維持信任關係並非不背叛,還有「不佔便宜」⋯日本企業家給公關教母的一課

1. 商場上談合作,除了把風險管控做好外,能否順利合作的關鍵在於「信任」。

2. 信任不只是不背叛,還包含謹守分際、不占夥伴便宜,縱使利益在眼前,仍不會心動。

你是如何決定該不該信任某個人?我通常是先觀察對方的言行舉止,確認他是否言行一致、具備誠信特質,才決定要不要信任他。信任需要時間累積,但在商場上,沒有時間讓你慢慢思考,決定要不要信任一個沒合作過的人。

我也曾經以為信任要經過觀察,然而,實際經驗告訴我並非如此。如果兩個陌生人要合作,到底誰要先信任誰?若是雙方抱持懷疑的態度一起工作,這個合作案一定不會成功。如果我不給予信任,憑什麼要求別人先給予我信任。

美國作家海明威(Ernest Hemingway)曾經說過:「確認某人是否可以信任,最好的方法就是信任他們。」原來,信任要先「給予」才能獲得。

其實,在企業聘僱人才的過程中,就已經證實這個論點。企業先給予員工信任,而不是招募員工入職後,才觀察是否要給他們薪水。員工也是如此,要先信任企業,付出時間和精力,勞資雙方才會在信任基礎上慢慢的靠近。 

雖然我曾經遭到親信背叛,有人建議我不要再輕易信任員工。但我發現,一旦不再信任員工,那才是最大的損失。這不僅讓我變得疑神疑鬼,同時也失去員工對我的信任。從那一刻,我了解到選擇相信別人,就是給自己最大的解脫。

雖然還是可能會被騙、會受傷,但我相信這只是少數例外。選擇信任,能讓我們獲得成長,因為在交付信任的過程,不擔心、不設防、不焦慮,對人格的發展有正面的影響。 千萬不要因為受傷,失去再信任他人的能力。當我們自己築起防禦的心,我們的心胸也會越來越狹隘,也失去了自己。

當一方先釋出善意,就會吸引另一方給予善意回應,雙方就越容易合作成功。當然,商業的風險管控也很重要,但除了必要的措施外,關鍵還是在於人心。

日本企業家的信任之道

我曾經與台灣中小企業老闆們到日本參訪,與當地企業交流品牌改造計畫,也見識到文化差異,對於信任有了更深的認識。

一家做進出口的食品公司,CEO在簡報中說明他們家的甜點,都是由他的好朋友研發製造的。他朋友非常會做甜點和麵包,所以他與朋友合作,朋友負責製造生產,他負責行銷。

朋友做的甜點,透過他手上的全國實體通路和網路電商銷售,賣得非常的好,成為熱門商品。我們好奇,所有權是屬於誰的?這位CEO表示「當然是朋友的」,這顛覆了我們的認知,台灣團員狐疑的問,「為什麼你不掌控品牌?」

台灣團員的意思是,這位食品公司CEO既然掌握了通路、銷售,其實可以自創品牌。只要再向工廠開出規格、下單採購就好,為什麼不經營自己的品牌,而去幫朋友做品牌呢?

這位CEO回答,「這品牌本來就是朋友的啊!」他很訝異這個問題。對他而言,他和朋友各司其職,配合得很好。他擅長品牌行銷,朋友製作生產,這樣不是很完美嗎?他從未想過自創品牌、跟朋友打對台;他朋友也只將商品交給他銷售,從未委託過別人,這就是一種信任。

台下沉默了幾分鐘。我才知道,信任就是給予,沒有但書。做生意比賺錢更重要的,是和夥伴的信任。

對照台灣創業團隊的思維,在商言商,如果自身有通路和行銷的資源,當然要自創品牌。但這位CEO不這麼想,他認為維持友誼比賺錢更重要,他們的組合創造了雙贏。

我不得不欽佩這位日本企業家,雖然只是中小企業,但他們各司其職,不越雷池一步。原來,保持信任不只是不背叛,還包含謹守分際、不占夥伴便宜,縱使利益在眼前,仍不會心動。或許台灣企業家覺得他不夠積極、沒有企圖心,但他只是有所為,有所不為。

台灣人很擅長在困境中殺出一條血路,也很懂得應變,但中小企業主,也該學習如何當個企業家。企業家不只會賺錢,還有堅持的價值觀,寧願犧牲賺錢的機會,也不願違背它。這樣的企業才會受人尊敬,才能基業長青。

先給信任、才能獲得信任,我學到了一課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